● 您目前的位置:首页/
特别报道之二:她失去一只眼睛 助两人重见光明(上) |
发布日期:[2012/7/19] 共阅[ 2502 ]次 |
编者按: 因校园网容量有限,本条新闻分上下两条发布——西南大学新闻网编辑 她失去一只眼睛 助两人重见光明(上) 重庆晚报记者 罗静 弋静 黎奎 见习记者 陈思 实习生 胡维 霍万良 她是一个90后阳光女孩,西南大学的一名大二免费师范生。如果不出意外,两年后,她将走上讲台,成为家中的第四代教师。然而,一种全世界罕见的眼眶肿瘤却悄然而至,让这个从小到大从没住过一天医院的女孩,永远地失去了右眼。 就在摘除右眼同时,女孩勇敢地捐献出自己的角膜。现在,这珍贵的角膜已经帮助两个病人重返光明。 “这次生病,我深刻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和可贵,而光明对一个人意味着什么。我自己的眼睛保不住了,就用我的右眼角膜让他人看到光明,让我的右眼以某种形式活下来,我觉得蛮值得的。” 母亲:她一直没喊疼,见有人进病房,立即让我扶她起来 她叫刘静环,山东泰安人,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2010级13班免费师范生,今年20岁。半年前,她发现眼睛不适,经诊断,她患上了世界罕见的眼眶肿瘤。就在三天前,她刚刚接受了眼部手术,摘除了右眼球。 昨日,记者专程来到天津,在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中心病房见到了刘静环。她正躺在病床上,右眼部包裹着厚厚的纱布,微微闭着眼睛。 眼前的刘静环,梳着短发,尽管穿着病号服,脸庞依然有掩不住的秀丽。看到记者到来,刘静环赶紧捋了捋睡得有些松乱的头发,半躺起来。 按照医生指示,母亲马兆霞一直在用冰袋帮助女儿敷右眼部,但是她还是不时感到疼痛。左眼也被连带着有些肿,“女儿很坚强,一直没有喊疼。”马兆霞说,见有人进病房,女儿立即让母亲扶她坐起来。 刘静环说,之前感觉右眼是麻木的,昨天开始右眼已有了一些知觉,人也可以下地活动。 同学:今年4月陪我看牙,发现她右眼球比左眼球高 刘静环说,去年寒假回家,她就觉得眼睛有些不舒服。“我跟她说没事,是用眼过度,累的。”刘静环的大伯刘利民是当地一名中学老师,刘静环常在他家进出。刘利民说,刘静环回家后,整天趴在电脑上,下载一些英语(论坛)资料进行学习,因此当侄女跟他说眼睛不舒服时,他并未在意。 今年3月返校后,刘静环便投入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准备中。4月,她陪同学李佳楠去市九院修补牙齿,突然发现眼睛有些不舒服,右眼球比左眼球高。“当时刘静环以为是眼睛近视,到九院眼科测试了视力,但测试下来,发现右眼比左眼视力还要好。”李佳楠回忆。 “孩子就给我打了电话,我让她先做一个检查。”刘静环的父亲刘利军说,做了CT后,医生要求刘静环住院作进一步检查,但是他和孩子商量,决定先考专四,考完试后再检查。 大伯:今年6月回老家,不敢看她第二眼,一家人悄悄哭 4月21日,刘静环考完专四当天,刘利军和妻子赶到西南大学,带刘静环来到大坪医院,做了CT 和核磁共振。“当时医生说是眶内肿瘤,良性的可能性比较大,建议进一步检查治疗。”考虑到马上就是期末考试,他们决定等暑假再做手术。 “没想到她的病发展得那么快!”刘利军说,4月时,女儿的眼睛粗看之下和正常人并无多大差别,只是微微有些发肿。谁知两个月后,病情迅速恶化。 6月30日,刘静环请假回到泰安。“我去火车站接的她,当时我看到她就掉泪了!”刘利军说,当他看到才分别两个月的女儿,右眼已明显凸出,心中忍不住难受。“怕她跟着难受,赶紧悄悄把眼泪擦了。”看着冲自己笑的女儿,刘利军默默接过行李。 一同接她的刘利民说,他只看了侄女一眼,就再也不敢看第二眼,“一家人悄悄地哭。” 医生:她患的是恶性肿瘤,世界罕见,全国仅三四例 7月1日,刘利军带着女儿来到联系好的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中心,找到了眼眶肿瘤与眼整形科主任、博士导师何彦津。 何彦津教授说,刘静环的眼眶肿瘤正好位于视神经和下直肌之间,手术切除难度很大,稍有不慎就可能损坏视觉神经。但考虑到女孩年纪轻,还是一名在校大学生,以后要上讲台,因此和刘静环家人商定,尽量保留刘静环的视力。 7月4日,第一次手术进行,医生为刘静环依次分块切除了肿瘤。“肿瘤长得已经比眼球还大。” 不幸的是,经过术后切片检查发现,肿瘤是恶性的。“这是一种世界上都很罕见的肿瘤,我从医30年,只见过这一例,而且全国只有三四例记载。” 7月11日,刘利军得知这一消息。“当时就慌了,六神无主。”但是在刘静环面前,刘利军还是强装欢笑,“我还跟她开玩笑,跟她说,没事,咱福大命大造化大,瘤子是良性的。” 女孩:爸爸,我的眼保不住了,就把角膜捐了吧 7月13日上午,何教授拿出两个方案,并要求刘利军下午给出回复。方案一是彻底清理眼眶内所有的眶内物,包括眼球在内,减少癌细胞扩散的几率;二是进行放化疗治疗,但将来扩散的危险系数要比第一个治疗方案高。 经过和大伯商定,刘利军和妻子选择了第一个方案。然而孩子是父母心头肉,哪里忍心告诉女儿这个残忍的决定呢?踌躇一个上午后,中午时分,刘利军来到女儿病房,不敢看着女儿的他选择坐到女儿身后,静静地抱着女儿。 “静静,瘤子和视网神经长在了一块,咱需要再做一次手术,把头次留下的肿瘤外壁清除干净。有可能伤及视觉神经,可能要失明。孩子,咱是保命还是保眼?”说完这段话,40多岁的山东大汉已经抑制不住,抱着女儿恸哭;妈妈则在一旁静静流泪。 “命运是和我开玩笑么?”昨天,刘静环告诉记者,当她得知可能要被摘掉眼球,第一感觉是不敢相信。但看到嚎啕大哭的父亲,她不得不相信这个残酷的现实。“我还没活够,咱保眼。” 让刘利军意外的是,女儿哭了半个小时后,哽咽着对他说,“爸爸,我的眼要保不住了,就把角膜捐了吧。”刘利军说,关于捐献角膜的话,女儿从头到尾只说了这一句。这一句话,也让他充满矛盾。 |
校园风光 更多
-
校园风光
-
课题内外
-
讲座论坛
-
企业内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