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目前的位置:首页/
辅导员大走访之十一:注重地方、企业、学校和学生家庭的四维联动 |
发布日期:[2012/8/13] 共阅[ 2792 ]次 |
7月25日-28日,资源环境学院党委副书记邓洪波、团委书记吴雪锋、实习辅导员昌龙然一行三人,前往大学科技园、长寿区、涪陵区、彭水县等地开展“辅导员大走访”活动。在走访过程中,注重校地、校企、校校与家校的四维联动,收到明显实效。 校企联动,共助学生创业 7月25日上午,辅导员一行陪同四川国能投资集团主要领导来到大学科技园,探望了资环院在校研究生创办的德与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和高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认真听取了公司近期的运行情况和存在的实际困难。交谈中,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部门经理顾雄对两家公司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表达了高度的肯定,并当场表示给两家公司增加一些桌椅和书柜的配置。邓洪波副书记代表学院对科技园的大力支持表达了感谢,鼓励两位学生要不怕吃苦、务实卓远,为将要创业的学弟学妹树立榜样。四川国能投资集团主要领导结合自身经历,给两位创业者讲述了创业路上的酸甜苦辣,勉励他们要一步一个脚印,克服困难做出成效。 临别前,德与田环保公司不忘关心学弟学妹,还为本次大走访活动赞助了爱心大礼包。 校地联络,共商实践平台 7月26日上午,辅导员一行来到长寿区晏家工业园区,和园区建设局副局长周卫平等进行座谈,我校第二届支教团团长、现长寿区委政策研究室主任邓军也主动参加座谈。双方分别介绍了园区、学院的整体情况,共同表达了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的意愿。随后,大家就依托工业园区,共同打造“暑期集中社会实践平台”进行了磋商。平台将以长寿区为试点,依托化工园区,将长寿籍学生集中在一起,通过和长寿区有关部门对接,有计划、有针对的安排暑期社会实践。该平台可为学生暑期提升实践能力和巩固专业知识提供机会,并为毕业之后想建设家乡的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对接和了解的契机,也将为当地各部门提供新生力量,实现双赢。 大家认为,该平台最大的好处就是学生在自己家乡各部门实习,吃住行都十分方便,便于用人单位管理并节省大笔开支,同时还给学生搭建了回报家乡的良好平台,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和增强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高度认同感。 家校互动,共促学生成长 7月26日下午至28日,辅导员一行先后前往长寿区石堰镇兴庄村、涪陵区华兴西路、彭水县新田乡团结村等地看望暑期在家的本院学生。 26日下午,辅导员一行驱车前往长寿区石堰镇兴庄村看望2011级学生夏炜。由于下雨路滑,车子无法到达,在离夏炜同学家大约两公里处,大家只好挽着裤腿,提着爱心大礼包步行前往目的地。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做泥水工,较少在家,夏炜主要靠爷爷奶奶照顾。这次走访十分凑巧,夏炜父母也刚从外地回家不久,迫切地想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在交谈中,邓书记向家长介绍了夏炜在校期间的学习成绩和现实表现,并对夏炜父亲关于大类招生和专业分流的疑问做了详细解答,鼓励夏炜同学要多参加学院组织的学术和文体活动,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同时,暑期回家要不忘充电,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进一步巩固专业知识、提升各项技能。 次日上午,辅导员一行来到了位于涪陵区华兴西路的2010级王莲同学家中,王莲父母均为农转城务工人员,家庭条件较困难。得知王莲父亲是特地从打工地请假回家,辅导员们深表歉意。交谈中,王莲父亲对自己孩子所学的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的就业前景表示出疑问和担忧,老师们详尽介绍了该专业良好的就业前景,同时勉励王莲暑假要多充电、多实践,只有学好了专业、扎实了技术,才能够找到好工作。从王莲父母欣慰的眼神中,辅导员一行此时真切的感受到了大走访活动的深刻涵义。 28日上午,辅导员一行来到彭水县新田乡团结村四组2011级任洪余同学家中,任洪余父亲长年在外打工,家里平常只有母亲一人操持家务。为了补贴家用、帮母亲做做农活,任洪余一回家就在老家的超市找了一份工作。邓书记向洪余母亲介绍了洪余在校的基本情况,同时勉励洪余要积极主动地去争取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实习、实践机会,希望通过实践,不断深化对各专业的认识和了解,从而有助于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和为将在二年级进行的专业分流做准备。 校校交流,共话教育心德 7月27日下午,辅导员一行参观了长江师范学院,并与长江师范学院两课教学部常务副主任吴明勇、教务处副处长王东辉等进行了交流。交流中,作为校友的吴明勇、王东辉热情洋溢的诉说了对母校老师和同学的思念之情,对母校开展的本次“辅导员大走访”活动表达了高度的赞美,激动地说该活动“符合实际,十分科学”。期间,大家就如何落实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座谈会精神进一步深入交流,认为,学生思政工作就是要“深入学生心里,引导学生成才”,而大走访正是有效的形式,真正搭建了家校心桥。 |
校园风光 更多
-
校园风光
-
课题内外
-
讲座论坛
-
企业内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