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目前的位置:首页/
探究青少年时间洞察力 吕厚超副教授国家社科基金成果被鉴定为优秀 |
发布日期:[2013/4/9] 共阅[ 2203 ]次 |
日前,从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获悉,我校心理学部吕厚超副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成果《青少年时间洞察力研究》被鉴定为优秀。该课题立项于2006年6月,完成于2012年10月,结项于2013年3月。其最终成果包括《青少年时间洞察力研究》和系列学术论文。 课题基于心理学研究视角,克服了国内研究资料稀缺和问题复杂等困难,出色完成了研究任务。课题以实证结果论证了青少年时间洞察力的理论构想;检验了时间洞察力与其他变量之间的关系;探讨了个体或群体之间在时间洞察力上的共性与个性以及时间洞察力的形成机制和规律。从理论研究、调查研究、实验研究、个案研究几个层面验证了时间洞察力属于相对稳定的个体差异特质的假设,并提出青少年教育的相关教育政策建议。课题在实践层面上有助于探寻哲学时间的心理学依据,对于青少年形成平衡的时间洞察力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理论层面上,本课题有助于揭示时间的本质及深入理解人性的实质,可以为辩证唯物主义时空观进行可能的论证和发展,丰富其理论内容,也能从另一个崭新的研究视角论证和阐释时间心理学。 课题最终成果得到评审专家的一致好评,评审专家认为:“课题研究将时间心理学与人格心理学结合起来,开创了人格心理学家未曾涉及的有关人格的时间维度差异的研究,其成果居于国际先进水平,国内领先地位。对建立时间心理学这门学科以及对把握主观时间的本质具有重要意义。从我国现代化和建设小康的角度来看,本课题所开展的时间洞察力研究具有重大的社会应用价值。”“该成果采用文献、调查、实验、理论多种方式、多个层面;既有定性、也有定量;既有理论、又有实证。国内外文献资料详实,实证研究深入,对青少年时间洞察力研究形成了系列,成果十分丰富。”“研究者针对“5.12”汶川地震之后灾区青少年时间洞察力的探索,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为深入理解时间洞察力提供了实证参考资料,成果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 |
校园风光 更多
-
校园风光
-
课题内外
-
讲座论坛
-
企业内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