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成人学历中心

● 您目前的位置:首页/  

刘重来教授文章入选高考语文全国课标甲卷

发布日期:[2013/7/28]    共阅[ 3479 ]次
     我校卢作孚研究中心刘重来教授今年4月11日在《光明日报》发表了《一个不能忘记的人——纪念卢作孚诞辰120周年》(《重庆日报》同一天转载)一文,最近获悉被选入2013年高考语文课标甲卷,作为实用类文本阅读材料。
    日前,《光明日报》记者李玉兰发表了《从<光明日报>文章入选看高考语文命题规律》一文(《光明日报》2013年7月2日第4版)。文章引用了教育部重点课题“高考语文阅读能力考查研究”课题组负责人顾之川先生谈将《一个不能忘记的人》入选高考语文全国课标甲卷的原因:
    “作为全国文化教育界具有深远影响的《光明日报》,发表著名历史学家、西南大学刘重来教授的文章《一个不能忘记的人》,自然引起众多读者的关注。今年是我国著名爱国实业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卢作孚(1893~1952)诞辰120周年,在其家乡重庆乃至全国都有不少纪念活动。卢作孚毕生致力于探索救国强国之路,在革命救国、教育救国、实业救国三大领域,都曾作出巨大贡献。毛泽东称赞他是‘发展中国民族工业不能忘记的四位实业界人士之一'。”
    论者认为,这篇文章被选作实用类文本阅读材料,不仅适合语文能力的考查,而且有利于弘扬卢作孚的爱国精神、实干品质和科学成就,也符合当今“中华梦”主题教育精神和“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等时代主题。
    顾之川先生还提到,作为试卷中阅读材料的选文,既不同于语文教科书的课文,也不同于文学作品选本,更不同于评“文学奖或新闻奖”。而是“通过传记文本的阅读,设计题目,在答题中窥斑见豹,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鉴赏评价能力和探究能力。”因此,将人物传记入选高考语文全国课标,作为实用类文本阅读材料,应该有三个明显特征:“一是导向积极阳光,所选人物及其事迹对学生都具有某种人生启迪或励志作用,有利于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传递正能量。二是可读性强,所选材料能反映人物最辉煌的事业成就或最精彩的人生片断,而且文风朴实、文字清通,符合语文学科特点。三是适合考查需要。”刘重来教授的《一个不能忘记的人——纪念卢作孚诞辰120周年》一文完全符合这三个特征要求,因此入选2013年高考语文全国课标甲卷。作为高考阅读材料而为数以万计的青年学生所研读,此文必将对弘扬、宣传卢作孚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打印此页】 【返回】【顶部】【关闭

校园风光 更多

  • 校园风光

  • 课题内外

  • 讲座论坛

  • 企业内训

电话:023-63606811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两路口 17782330072(微信同号)

关于我们 | 证书制度 | 国家法规 | 申报条件 | 收费标准 | 证书样本 | 英才招聘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重庆华创联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 重庆成人学历提升教育 渝ICP备13001428号-1
渝公网安备 500103020011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