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目前的位置:首页/
新华社:扶助创业带动就业——大学生创办微企带动大学生就业 |
发布日期:[2014/1/4] 共阅[ 2877 ]次 |
(新华社记者徐博、张桂林)2013年,重庆市应届高校毕业生16.42万人,毕业生总人数比去年增加6.7%,毕业生总量增幅超过全国4.3个百分点,创历史新高。以创业带动就业是近年来我国就业工作的一项重要抓手,记者来到重庆市北碚国家大学科技园,一探究竟。 谢彪:生物技术学以致用 谢彪是西南大学生物技术学院生物技术专业2013届的毕业生。 “从2010年起重庆市和西南大学陆续出台多项扶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我和我的创业团队成立了重庆新位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纳米医疗产品和生物环保产品。”谢彪告诉记者,今年5月份他的团队拿到了营业执照,并获得了政府4.5万元的创业补助。9月份公司参加了“泛海扬帆”创业大赛,获得了第一名和5万元的创业补助。 “公司发展一直面临资金短缺的困难,这5万元无疑是雪中送炭。”谢彪说,“政府支持创业的政策还有很多,比如大学生创办的微型企业,其招收的大学毕业生员工可以享受社保补贴。” 何柳:畜牧养殖也致富 何柳2006年毕业于三峡职业学院动物与疾病防治专业,她放弃在北京的销售工作,回到重庆市北碚区天府镇工农村牛草坪兴办养殖场。 “2008年8月,我凑了10万元,承包了位于天府镇工农村牛草坪的旧养猪场,并购买了40只羊。”何柳说,“但猪棚扩建和购买饲料却没有费用了,多亏了支持大学生创业的小额担保贷款!” 经申报、审批,何柳2008年成功申请到了5万元小额担保贷款,2009年实现盈利5万元以上,年底再次续贷5万元小额担保贷款用于扩大养殖规模。2011年她参加了全市举办的“泛海扬帆”创业大赛,获奖励创业资助金4万元,至2012年底,实现盈利近20万元。 了解到天府镇目前的发展方向是建成北碚区现代观光农业镇,何柳又投资建立了北碚区浮凌花木股份合作社,承包了山地200余亩,种植猕猴桃50余亩,让自己的产业多元化发展。 黄兴亮:环保材料填补国家空白 “国家发明专利获得授权后,我们就萌生了将发明产业化的念头。”2013年毕业于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的黄兴亮,利用自己申请的两项发明专利,和5名同学一起创办了重庆莘然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 黄兴亮介绍,目前市面最好的无毒环保型PVC稳定剂是德国一家公司生产的,但由于技术垄断,价格昂贵;而国内类似产品效果远比不上德国进口的,而且价格也不便宜。 “我们的产品具有成本低、效果好的特点。”黄兴亮说,“产品一旦大范围推广,公众就能用上价廉物美、安全放心的塑料制品。” 技术很好,但实现产业化,最让黄兴亮发愁的启动资金怎么解决——学校给他划拨了10万的创业资金,“泛海扬帆”创业大赛获得了2万元的奖金,人社系统提供了15万元的免息贷款…… 同时,在北碚国家大学科技园,黄兴亮的团队又享受到了各种社保补贴、税费减免等创业优惠政策。如今,公司的前期准备工作即将结束。 “我们所拥有的一切,离不开政府、学校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黄兴亮说,“国家和学校提供的创业政策使得我们迈开了创业的第一步。”(供稿:重庆北碚国家大学科技园 编辑:伍玉松) |
校园风光 更多
-
校园风光
-
课题内外
-
讲座论坛
-
企业内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