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目前的位置:首页/
长江学者韩世辉教授作客含弘大讲堂 解读文化、自我与脑 |
发布日期:[2014/12/9] 共阅[ 3197 ]次 |
12月5日,长江学者、北京大学心理学系韩世辉教授应邀作客含弘大讲堂,为广大师生作了题为《文化、自我与脑》的学术讲座。 我是谁?为何我与他人不同?我们的文化与大脑究竟是如何影响我们的行为?在心理学中,这些问题都指向了一个核心概念——自我。 讲座中,韩世辉结合自己多年的研究为我们倾情解读文化、自我与脑。他从电影《楚门的世界》切入,并且展示出来自亚里士多德、笛卡尔、曾子等几位哲学家以及佛教和基督教对于自我概念的阐释。哲学思辨引起了心理学家对于“自我”的研究兴趣,许多学者从生理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等三个方面对“自我”进行了探讨。东亚文化下,个体的自我概念是非独立的,而西方文化下自我概念是独立的。那么自我概念的差异性是如何受到文化与脑的影响的呢?针对此问题,韩世辉教授介绍了四个“自我”正性态度的行为测量实验。这些实验分别从中西方跨文化、不同宗教(基督教、佛教)、基因(5-HTTLPR)和感觉经验等四个方面探讨了自我模型。研究结果说明中国人的“自我”脑区不仅仅会因为自己而激活,还会因为母亲而激活;西方人只会因为自己并不会因为母亲而激活。他们的研究还发现了5-HTTLPR这种基因的长短与自我焦虑的敏感性有关,并且中国人大多是短基因,这项研究从基因水平上解释了为什么中国人的自我概念是非独立而西方人是独立的。在介绍完几项基础研究之后,韩世辉教授向大家阐释了研究的应用价值。他认为“自我”与科研工作,与个体心理健康都是密切相关的。 整场讲座,韩世辉介绍了大量实例,将抽象的“自我”概念转化为一个个设计精巧的实验,让在场观众连连称赞。同学们表示,韩世辉教授的报告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门,从文化与大脑的关系入手,也许我们可以破解人类自我的奥秘。 讲座由心理学部副部长陈红主持。 |
校园风光 更多
-
校园风光
-
课题内外
-
讲座论坛
-
企业内训